换角度看变化 咸阳投入真金白银惠民生
| 招商动态 |2016-06-07
咸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因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建都之地和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驿。近年来,咸阳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全市经济总量从2010年 1098.7 亿 元 增 长 到2155.9亿元,是全省第三大经济体,是西部最具成长性、最具发展后劲的区域之一。
6月1日,华商报“追赶超越新陕西——换个角度看变化”活动走进咸阳,华商报社执行社长相伟、常务副总编辑杨君一行拜会咸阳市市长卫华,就咸阳发展作了交流。“十三五”期间,咸阳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着力点在哪里?尤其是在民生改善方面会有哪些重要举措?且看咸阳市市长卫华为您解读。
华商报:“十三五”期间,咸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目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实现的路径是什么?
卫华:到“十三五”末,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与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相比,咸阳在人均GDP、城镇化率等方面还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富强、人文、健康”,是我们对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眼解决咸阳发展短板,促进咸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发展指标上,确定了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4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对群众收入、生态环保等重点目标任务也做了全面部署,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增强产业发展新动力。实施工业翻番计划,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三个千亿产业,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建材、战略性新兴产业五个百亿产业;二是坚持以协调为关键,构筑均衡发展新格局。加强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建设,与西安、西咸新区携手共建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统筹区域发展,加快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彬县、兴平确保10强位次并实现进位,三原、泾阳力争进入全省10强;三是坚持以绿色为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坚决打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加大渭河、泾河、沣河生态治理力度,系统谋划建设全市水系和湿地,加快旱腰带区域生态修复和北部绿色矿山建设;四是坚持以开放为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咸阳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西部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大西安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基地和秦汉唐文化交流展示基地;五是坚持以共享为根本,汇聚全面小康新合力。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普及学前3年教育,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华商报:民生是发展的第一要务,您在年初全市“两会”上提出,投资100亿元办好30件惠民实事,咸阳将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卫华: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我们连续每年投资100亿元兴办了一批便民惠民实事,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反响很好。但客观地讲,民生依然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在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我们的欠账不少。今年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投资100亿元,为群众办30件便民惠民实事。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把民生短板补上来,让咸阳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华商报:对于“精准扶贫”,咸阳具体怎样因地制宜地去做?
卫华:咸阳是全省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整合资源,先后启动实施了“三告别”、旱腰带特色城镇化移民搬迁等重大工程,“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200亿元,建成一大批扶贫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面貌,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中省脱贫攻坚会议后,我们对这30.53万贫困群众进行了精准识别,制定了《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办法》和《切实改善城区困难群众生活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抓住“精准识别、规划引领、以人为本”三个关键,突出“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换穷帽、脱穷境”五个重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首先确保完成19.3万人脱贫任务。
华商报:在交通出行方面,咸阳有什么好的对策?
卫华: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打通交通“大动脉”,健全“微循环”,消除“肠梗阻”,是有效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的关键。一是打通大动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城区主框架路网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一环两横四辐射”(即:咸阳绕城高速,西咸北环线、合凤高速,西宝高速、福银高速、咸旬高速、包茂高速及二通道)的市域主干路网格局,建成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后卫寨至森林公园)。二是疏通微循环。加大城市道路改造,通过打通城区断头路、改造人行道、新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等措施,拓展道路空间,疏解交通压力。三是消除“肠梗阻”。依托咸阳大数据优势资源,探索建立使用者、道路和车辆三位一体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通过智慧交通向市民实时发布交通信息,引导市民积极避让拥堵路段,提升通行效率。6月1日,咸阳投放100辆公交车、1000辆公用自行车。加快推进西咸公交一卡通,出台城市停车设施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划,实施一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工程。
华商报:子女受教育问题,始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咸阳在这方面怎么做?
卫华:目前,制约我市教育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比较紧缺。为缓解这一难题,2014年我们制定了全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按照“布点合理、建设达标、发展均衡、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思路,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基础办学条件。一是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县级城区新建和扩建公办幼儿园29所,新建和改扩建镇办中心幼儿园132所,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县城以上城区和中小学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教育联盟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薄弱学校,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全面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普通高中教育。力争到2020年,创建省级示范高中10所,普通高中标准化达到100%。今年我们将投资6亿元,实施实验中小学、彩虹第二中学、英才学校、新渭城中学等138所学校及42所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华商报: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咸阳要做哪些工作?
卫华: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打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加快火电、水泥等行业脱硫设施改造建设,加大城乡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全力加快渭河生态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污水处理能力91.2万吨,新建扩建垃圾处理厂15个,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深入实施“北部森林化、中部果林化、南部园林化”生态工程,加大旱腰带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推进绿色家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稳定在5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95%。同时,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全省湿地建设示范市,编制了《湿地规划(2015-2030年)》,系统谋划建设全市水系和湿地,计划投资444.3亿元,规划建设26个湿地公园,重点加快双照水库、咸阳湖二期等工程建设,建成淳化冶峪河、三原清峪河、旬邑马栏河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到2020年全市湿地保护面积将达到15.4万亩。
华商报:市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是怎样规划的?
卫华:2018年,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将在咸阳举办。如今,路过咸阳市秦都区双照街办时,写有大西安文化体育功能区字样的牌子尤其引人注目。目前,我们在该区域规划建设了两大工程。一个是市民文化中心,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包括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减灾馆、群艺非遗馆、规划展览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大剧院。目前正进行内外装修,10月正式开放。一个是奥体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215亩,规划建设可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可容纳1万人的体育馆,可容纳4000人的游泳馆,辅以运动员村、指挥中心、商业金融办公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其中“一场两馆”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室外训练场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5亿元。项目已于2016年3月16日顺利开工建设,2018年5月竣工并交付试运行。同时,我们正在加快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渭河咸阳段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踏青旅游、观赏自然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公园。
关于·About
订阅与联系
❶回文章顶部,点“亿搜杨凌网”订阅
❷搜号码:yisouyanglingwang或百度搜索“ 亿搜杨凌网”
➌客服热线:15319736583长按可复制